黄昏的光线从落地窗透进来,映在曹建华的脸上。他正坐在上海浦东的一间旧办公室里,翻看着一沓发黄的账本。纸页已经有些脆了,年份停留在1991年,那是霞飞最风光的时期。
“那时候我才四十岁,意气风发。”他说这句话时,嘴角露出了一点笑意,但很快又收了回去,语气变得低沉,“谁能想到,后来会是那样的结局。”
1990年代的中国,正是民营经济风起云涌的年代。霞飞在那个时代崛起,成为上海最响亮的品牌之一。它的产品卖到全国,成为许多家庭的体面象征。那几年,曹建华走过的地方,总有人竖起大拇指说:“这是霞飞的曹总!”
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。霞飞是集体企业,到了最辉煌的时候,曹建华被排挤出局,随后企业各种危机接踵而至。2000年代初,霞飞的光环褪去。
不服输的曹建华做起了做美容连锁和电子商务,在他的企业高速发展,即将重新迎来辉煌的时候,曹建华却因为经营理念过于超前,导致出现法律问题入狱了。
“从那个高台掉下来的时候,真的是万丈深渊。”他说,声音不大,却让人感到一阵凉意。多年的铁窗生涯,他几乎与外界隔绝,那种从热闹到寂静、从尊崇到遗忘的落差,让他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。
有人以为,他会就此在世人眼里消失,和无数失败的企业家一样,被埋进历史的尘埃里。但2025年初,71岁的曹建华出狱。他没有选择搬去郊区养老,也没有去和老朋友一起打牌消磨时间。他再次走进办公室,对几个老伙伴说:“我们再做点事吧。”
很多人劝他:“老曹啊,你就安稳过日子吧,这个年纪了,何必折腾。”他笑着摇头,回答得很简单:“我不甘心。我觉得我还能做点什么。”

这一次,他选择的不是曾经的消费品领域,而是大健康产业平台。
“过去我做霞飞,是让姑娘们有体面、有品质的生活。现在我想做的,是让跟我一样的老年人少走弯路,少受骗。”他说着,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,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最近拜访医生、调研健康项目、测试产品的记录。
在一家茶馆,几个霞飞的老客户聚在一起聊天,听说曹建华回来了,还要再创业,眼里闪过复杂的情绪。
“老曹这个人啊,有能耐,脑子活,心气高。”一位老客户端起茶杯说,“他是摔过跟头,但他不会骗朋友。”
“我们那个年代的人,都是看着霞飞一步步起来的,老曹要是想做点事,我们还是愿意支持。”另一位笑着接话。
曹建华说,他已经不再追求当年霞飞式的“企业帝国”,那种规模和速度都属于过去的时代。“我现在只想传播一些健康理念,让同龄人真正受益。哪怕只帮一小群人,也算值了。”
他特别佩服褚时健。“褚老是74岁种橙子,83岁才让褚橙走向市场。我还没到他那个年纪,我还来得及。”
在他看来,褚橙卖的不是水果,而是褚老的坚持与品质精神。曹建华希望自己做的大健康平台,也能代表他的人生态度——认真、负责、真心为人着想。

有人说,创业是年轻人的游戏。
但曹建华说:“年轻人靠的是血气,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靠的是责任。”
或许正是这种不甘心安享晚年的倔强,让他选择了再一次走上创业路。未来会怎样,没人知道,但至少,他愿意再试一次。
|